新闻资讯

安徽旌德:白雲山種茶記雷火竞技入口

  驅車從安徽旌德縣城出發,駛往俞村鎮芳岱村的白雲山,對於新手司機來說並不容易,但對於常年行走的黃天偉來說,再熟悉不過。

  “採摘在山上,加工在山腳,專賣店在城裡,光是春茶這一季,每天上下好幾趟。”黃天偉打趣說,“山路十八彎,哪道彎急,哪個坡陡,沒人比我更有數。”

  谷雨前,千米海拔的白雲山上,體感溫度仍有些涼,而山上的茶園裡,黃天偉卻隻穿了一件半袖。記者見到他時,剛送走一批採茶工下山,和朋友站在山頭,有說有笑。

  今年51歲的黃天偉,過去一直從事酒水銷售,要說和茶葉有交集,那就是喝茶。可如今,自從改行種茶,他在白雲山已經駐扎了8個年頭,成為俞村鎮茶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和其他茶山不同,在流轉山場之初,黃天偉就相中了白雲山的映山紅,開荒時,雷火竞技网址刻意留了下來。每年茶葉開採,一半是花開極致的絢爛,一半是新綠爬滿枝頭的初萌,勾勒出白雲山最美的春景。

安徽旌德:白雲山種茶記雷火竞技入口(图1)

  “大部分樹齡都在50年以上,還有部分百歲樹齡映山紅,農業大學教授看過后,都覺得震撼。”黃天偉說,方圓800畝的茶山上,主角不僅是茶,還有漫山紅透的映山紅,一叢叢、一片片,讓整座茶山都變得與眾不同。

  2017年開山種茶,2020年迎來頭茬採收,雖然量不大,但因為高海拔,所以品質好。用黃天偉自己的話說,就是值得信賴,也更有底氣。

  其實,對於跨行的黃天偉而言,種茶並不是一件易事。如何盡快適應這個新行業,黃天偉有自己的想法,“種植、採收、加工、銷售一體化,形成產業鏈閉環。”

  好茶園出好茶,在山上摸爬滾打多年的黃天偉,從一開始就不滿足於隻埋頭種茶,還抬頭看“路”,要樹品牌、拓銷路。為此,生意人出身的他,早早就為茶葉注冊了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品牌:烏嶺溝。

  “山腳就是烏嶺溝,以地名命名,既地道又新穎。”順著黃天偉手指的方向,俯身望去,遠處的一塊窪地,便是烏嶺溝。

  山高,成本就高,加上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全過程有機種植,產量一直徘徊不前,雷火竞技网址對於這些,黃天偉心中有數。

  但今年開採前的一場春雪,讓他始料未及。“眼下,雷火竞技网址春茶採摘接近尾聲,單就產量來看,隻有往年的三分之二。畝產120斤鮮葉左右,換算下來就是30斤干茶。”黃天偉說,高山茶園不比低海拔茶園,產量本不佔優勢,要的就是質量取勝。

安徽旌德:白雲山種茶記雷火竞技入口(图2)

  在茶葉制作上,黃天偉嚴把加工關。為保証茶葉口感,從一片鮮葉到一杯新茶,原則上不超過5個小時。

  這些年,黃天偉種茶制茶,沒少折騰。除了採摘、加工親力親為之外,還要自己跑市場,為了品牌推廣,但凡有機會,他就帶著茶葉四處參展,上海、杭州、義烏、長沙等地,都轉了個遍。

  “種茶要細水長流,不能大水漫灌。”黃天偉意味深長道,首先要因地制宜,其次要品質優先,就算虧,也不能虧質量。

  種茶做茶是件苦差事,經常要熬夜,大多數年輕人都接受不了,黃天偉卻樂此不疲。“個把月的時間,瘦了12斤,權當減肥。”黃天偉自我調侃道,忙完了春茶季,接下來就是修枝剪葉,為來年採收打下基礎。

  離開白雲山前,原本陰沉的天,突然放了晴,夕陽打在翠綠的茶葉和嬌艷的映山紅上,格外奪目。

  黃天偉感嘆,種茶就像養孩子一般,天天看著長大,心裡就踏實。他說,相比山腳的城裡,在山上更習慣,看日出日落,觀雲海星辰,再喝上一口親手種的茶,那才叫一個幸福感滿滿。

安徽旌德:白雲山種茶記雷火竞技入口(图3)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8-2024 雷火竞技(TF)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